11月12日,《中國日報》報道:國際品牌科學院成立大會在寧波市舉行,國際品牌科學院在寧夏設立“國際葡萄酒品牌中心”,品牌中心將負責葡萄酒標準制定、價值發布等內容。
11月15日,寧夏新聞網報道:一批由寧夏西鴿酒莊有限公司生產、貨值約12.4萬英鎊的葡萄酒起運發往英國。這批貨刷新了今年以來寧夏單批次葡萄酒出口額最高紀錄。
法國著名釀酒師瑞吉評價賀蘭神葡萄酒:“法國人懂酒,在法國他們排著隊買‘賀蘭神’,徹底讓外國人傻掉了。香港以前都喝拉菲,現在也都搶著喝(寧夏葡萄酒)。”
英國《每日電訊報》講:最好的葡萄在寧夏長大。
世界葡萄酒大師杰西斯·羅賓遜(Jancis Robinson)說:“毋庸置疑,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在寧夏”。
中國葡萄酒的淵源來自張騫。公元前138年,西漢特使張騫出使西域,帶回了釀酒葡萄品種、葡萄種植釀造技術。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中提到:“(大宛)左右以蒲陶為酒,富人藏酒至萬余石,久者數十歲不敗。俗嗜酒,馬嗜苜蓿。漢使取其實來,于是天子始種苜蓿、蒲陶。”蒲陶,即葡萄。
通過這條“古絲綢之路”,葡萄開始在寧夏生根發芽,至此,寧夏釀造葡萄酒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。古人用詩句記錄下發展的輝煌。
唐朝有詩云,“賀蘭山下果園成,塞北江南舊有名”。寧夏作為當時西北經濟發達地區,果園連片,渠水縱橫,綠樹成蔭。
元代詩人馬祖常在《靈州》一詩中用“蒲萄憐酒美,苜蓿趁田居”,道出了賀蘭山東麓種植“一山一水一長廊”,成就獨特小氣候葡萄的悠久歷史。
璞石無光,千年磨礪,溫潤有方。積淀了千年能量的賀蘭山東麓在21世紀迎來璀璨綻放。
屏障于西的賀蘭山,流經其東的黃河,位居山河之間的獨特地理環境,氣候干燥少雨、光照熱量充足、晝夜溫差大,砂石土壤透氣性好、富含礦物質,灌溉便利,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,天時地利人和,蓄積出噴薄的氣勢。
2011年,賀蘭晴雪酒莊加貝蘭葡萄酒奪得英國《品醇客》葡萄酒大賽最高獎,世界葡萄酒界的目光聚焦賀蘭山東麓——原來這里是一個可以實現“紫色夢想”的風水寶地。
從美而自知,到美而共識,經過近40年的耕耘,寧夏已成為中國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“領頭羊”、對外開放的“橋頭堡”。被譽為“中國釀酒葡萄種植最佳生態區”“世界上能釀造出最好葡萄酒的地方”。
而今,再接再厲,寧夏拿下葡萄酒話語權。(寧夏新聞網 蔣萍)